追过《乡村爱情故事》的小伙伴们,肯定对谢广坤这个人物不陌生。说起来也是让人挺有感触的,这部讲述乡村爱情的电视剧啊,
今年已经拍了15部作品啦,从06年开始播出直到现在,他一直都在。说实话,他真的是好多人看着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说真的,现在的网友们真是脑洞大开。看个电视剧都能想出对联来。虽说这只是个玩乐的对子,但也不能小看,要想对出个匹配的上联,其实还挺有挑战性的。
【网友大显身手】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谢广坤”这句上联里用了三次感谢,还带上“天”和“地”这对反义词,而谢广坤嘛,是电视剧里的一个角色。所以啊,咱们也得琢磨个虚构的人物来对上。
有个安徽的网友想了个妙招:徽菜徽商还有个徽太郎。这谐音玩得挺溜,挺逗乐的,就是不太对仗。
上海的朋友也来凑热闹,对了个:江东江西江疏影。嘿,这三个“江”对上三个“啥”(这里假设有对应的三个字,原文中为“谢”但为保持通俗和对应性稍作调整),“东西”方向对上“天地”之间,真是妙啊!不过遗憾的是,这江疏影可是个真真切切的人,不是虚构出来的角色。
还有个广东的网友对了个下联:“往左往右找华强”。虽说字面上是对上了,但总觉得少了点深意,好像是硬凑出来的。这“往左往右”让人有点懵,不明白啥意思。
各地的网友们都想尽了办法,可总感觉差点火候。就在这时,来自江苏的网友闪亮登场,成了最终的胜者。
说:江苏南边北边有个厉害的苏大强。三个“苏”字碰三个“谢”字,“南和北”对上“天和地”,“苏大强”对上“谢广坤”。真是绝了,这人太有本事了。
在电视剧《都挺好》里,苏大强这个角色挺倔,爱面子,还爱耍小性子。要说他这样的脾气,跟谢广坤比起来,那真是半斤八两。这样一来,那副对联感觉就更贴切了,人物形象立马就鲜活起来。
这种包含人物名字的对联,有个专门的叫法,就是“人名联”。写这种对联可得费点心思,得巧妙地把人名放进去,还不能让人觉得不自然,还得有深意和味道。
想个上联或许不难,可对上下联那就不简单了。但咱们中国文化底蕴深厚,这样的人才还是有的。
【唐伯虎趣联】
明朝的大画家唐伯虎超爱喝酒,有一天,他和铁哥们祝枝山聚在一起畅饮,酒劲上来后,祝枝山一时高兴,随口就说出了个上联:“贾岛喝高了可不是装倒”。
唐伯虎喝得晕头转向,端起酒杯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接着对答道:“刘伶喝酒从不留一滴”。
祝枝山借着唐代大诗人“贾岛”名字的玩笑,说自己是真的喝趴下了,不是“假装倒”。
唐伯虎对的下联里提到的“刘伶”,是晋朝竹林七贤里的一个大咖,这人因为特别爱喝酒而出名。唐伯虎巧妙地用了刘伶名字的同音,来表示自己的酒已经见底,“留了一点零头”。就这样,他们俩创造出了这对既有趣又机智的对联。
阎锡山去无锡旅游时,突发奇想给自己出了个上联
上联:阎锡山走无锡路,上锡山锡山没锡。
下联:范长江去了天长县,瞧着长江水,长江水连着天长。
一看这对联,真是让人眼花缭乱,锡字和长字到处都是。“锡山有锡阎锡山”,这是阎锡山照着老上联“无锡的山没有锡”改的新句子。
那个时候,这个上联可真把大伙儿都难住了。直到好几年以后,范长江,就是《新华日报》的华中社社长,他因为工作关系跟着陈毅去了安徽做采访。巧的是,他们一到天长县,范长江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就把这个公认的难题给对上了。
新下联:范大河抵天远,瞧大河河水天远。
三条“长江”对上三座“锡山”,两对“天长”碰上一对“无锡”,全都对得整整齐齐,不光对得巧妙,还把长江那股子壮阔劲儿给显摆出来了。两个人对大自然的那份儿敬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简直就是“绝妙好对”啊!
【古人残对】
看来从古代到现在,对联的玩法真是五花八门,就连以前那些没人对上的“难题对联”,随着时间慢慢过去,新的人才不断出现,也都一个个被解决了。感觉就像是任何东西都能拿来“对对联”。
当中国传统文化日渐融入老百姓的日常,不少城市都通过挂对联这种方式,给自己“贴上”了独特的文化标签。
如今,城市和对联之间也能有这样的奇妙关联。
西藏有句老话这样说:高原岁月,愿你一切吉祥如意。
新疆的另一面:天山脚下有个“乌鲁木齐”
西藏的美景在《雪域春秋》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新疆人的生命之源就在天山南北。这对搭档,我真是太喜欢了。
也有像这样的:
北京新说:皇城根下,水陆城门多,京城还办了奥运会。
上海新貌:黄浦江畔,世博让申城更耀眼。
这三片海啊,就是北海、中海跟南海,而九门呢,讲的就是老北京内城的那九个城门。说到京华奥运,不就是08年那场轰动全球的北京奥运会嘛。
瞧瞧这下联说的,讲的肯定是黄浦江嘛。十年前那里还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呢,所以上海也被叫做申城,这就是《申报》这个名字的出处啦。
瞧瞧安徽和江西这两个相邻的老邻居
安徽上句:黄山给全国添彩。
江西下联这样说也挺有意思:江西的瓷器,跟中国一样有名气。
黄山绝对是让安徽出名的大功臣,它不仅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既有人文又有自然景观的世界遗产名山,还肯定为咱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增色不少。
景德镇在江西,它的陶瓷世界有名,连英文里瓷器的说法都跟我们中国一样。瓷器是最早卖到国外的中国货,看着中国一路走来,有起有落。但那些都是老黄历啦,现在的中国可不再是以前那个样子,早就发达起来了。
【后记】
有人可能觉得古人的东西就是老掉牙的东西,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它能一直流传到现在,肯定有它独特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如今,好多人都想着把咱们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那些传统知识,好好传播给每一个人,让它们深入人心。
这些老传统现在也在跟着时代变,用大家能接受的方式走进我们的生活。就像那些好玩的人名对联和“城市对联”一样。
一副棒极了的对联,就像是用最精练的话,把想说的事儿都说透了。只能说,咱们中国这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真心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传统可不意味着没意思,换个角度看,能发现不一样的精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