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以来,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双出现反弹,三个交易日内上涨近1%,在岸人民币暂时离开了“关键点位”7.3。这一轮,人民币反弹的动力有哪些?

外部市场中,美元指数高位回落为非美货币集体提供了缓和窗口。
2月3日至今,美元指数从高点累计下行1.7%,日元、欧元、英镑等反弹幅度普遍都在1%以上。
通胀数据方面,本月美国CPI、核心CPI以及密歇根大学通胀预期的反弹,本应利多美元,但事实恰恰是美元回落。
一方面,避险情绪下降压制了美元指数。
美俄历史性地展开直接对话,特朗普似乎正将矛头对准乌克兰。未来若特朗普政府持续减少对乌军事援助,欧洲地缘政治将出现缓和曙光,利好欧元买盘。2月3日以来,占美元指数构成近六成的欧元,较美元累计升值了1.3%。

另方面,日元的强势也对美元有一定影响。
见闻VIP曾讨论日元走强的三重动力:1)日本居民实际薪资转正,经济基本面改善的遐想再起;2)日本通胀压力仍在,BOJ将继续加息;3)作为对美投资第一大国,或免疫本轮关税。2月3日至今,日元兑美元升值2.3%,仍然领跑G7货币。
最后,高企的美元和美债利率本身也具有反身性。通胀预期上升,推高美债利率,从而让财政付息和企业盈利承受更大压力,造成经济动能放缓的迹象。这一趋势在2023-2024年尤为明显,表现为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的区间波动——上有顶下有底。

2月以来,包括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等不少银行相继下调美元存款利率,从之前的4%以上降至3%以下,下降幅度普遍在100BP以上。
对此,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等机构分析称,银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的原因主要是美联储降息周期内银行跟进下调利率,以及银行主动降低负债成本的需求。
但事实上,美债利率近期也没有大幅下行。年初以来2Y、美债利率上行1bp,10Y美债利率仅下行11bp,似乎并没有下调美元存款利率的必要。
真正的目的或在于控制外汇需求。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12月、2025年1月我国居民外汇存款余额分别为1394亿美元、1461亿美元,两个月合计环比购汇了157亿美元,而上一次出现如此大幅购汇现象的,还是在2016年。
下调美元存款利率后,购汇需求造成的CNY抛压开始减弱。

春节后,DeepSeek引发的市场对中国科技股的价值重估热情不断扩散,对中国资产的增持需求推升了人民币。